趁著丸子剛從非洲回來錄了這期播客,没有太多的脈絡,只是閒散地講了一些故事。她在非洲遇到的小女孩、偷相機的男生、內羅畢的房貸,這些故事都覆蓋著一層貧窮與落后的底色。 生活在相對溫和的環境里,對於貧窮的想象總是帶著著影視色彩與不自在的特權視角,無論如何都難以設身處地的感受,就像在播客里,我們數次陷入沉默,對於那些赤裸裸的人性選擇,我們缺少來自環境的訓練。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問題, 或許很難有答案與解法,但這也許就是非洲給我們的啟示。 時間軸 01:08'' 和非洲小女孩在馬賽馬拉村里的生活 14:37'' 伴著篝火入眠,在野外度過的31歲生日 23:38'' 非洲學校什麼樣?-- 九九乘法表與難以下咽的食堂 28:03" 貧窮的本質與生育的真相 33:54" 直面人性的時刻:消失的相機與被收養的男孩 42:04" 內羅畢房東故事:18歲的走線男孩 47:43" 中國人在非洲:發展中國家的第一桶金 旅行筆記 厄立特里亞(Eritrea) 厄立特里亞(Eritrea)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的一個國家,東臨紅海,與蘇丹、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接壤,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首都為阿斯馬拉(Asmara),官方語言包括提格里尼亞語、阿拉伯語和英語。 厄立特里亞曾為意大利殖民地,1993年脫離...
去非洲,大部分人想到的也許是去旅行,參加Safari、看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今天這期播客的嘉賓吳麻子偶然在南極旅行途中認識了一個攝影師朋友,通過他找到了一份在非洲大象保護組織Mara Elephant Project的程序員工作。她在播客里說:“我很難說,非洲讓我產生了什麼樣的改變。但那是我完全想象不到的世界,那里的一切和我之前的人生經歷都不一樣。” 在非洲,不僅有草原和動物,還有旅遊市場之下,鮮為人知的故事。 時間軸 00:25'' 從南極到非洲:矽谷程序員如何成了NGO志願者? 06:19'' 深入馬賽馬拉草原:大象保護組織的日常與衝突 18:56" 住進國家公園,在非洲NGO工作是什麼體驗? 27:19" 那些被唿視的困境,那些被遺忘的人 42:33"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泡泡,反思是改變的起點 旅行筆記 Greater Mara 生態區 Greater Mara生態區位於東非,橫跨肯尼亞的 Maasai Mara和坦桑尼亞的Serengeti,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野生動物生態系統之一,以大遷徙(Great Migration)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聞名。 主要區域 ●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肯尼亞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位於肯尼亞西南部,是非洲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以壯觀的動物大遷徙而聞名。每年...
再提起疫情,總覺得像是一場夢,只有聊到每個人的轉變與選擇,才會覺得它真實存在過。突如其來的暫停鍵,有人困在原地,有人選擇用腳步重啟人生。 本週的播客,我和前矽谷大廠程序員吳麻子,一起聊聊她拋下高薪工作,選擇在疫情最動蕩時期,背上行囊,開啟南美徒步的旅行。 從智利巴塔哥尼亞的百內W線,仿佛誤入現實版《魔戒》;到秘魯的印加古道,踏上古文明的石板路,直抵馬丘比丘的神秘儘頭。除了攻略與風景,更有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 這不僅僅是一期「徒步攻略指南」,更是一場關於勇氣、自由與自我探尋的對話。 時間軸 00:50'' 辭掉矽谷大廠工作去旅行,用腳步丈量全世界的風景 04:18'' 百內W Treck徒步全記錄:7天荒野行走,解碼巴塔哥尼亞的冰川與狂風 31:25'' 穿印加古道4日朝聖:踏過千年石階,探秘失落的天空之城 42:24'' 徒步者專屬彩蛋:南美人的八卦魂 旅行筆記 百內國家公園和巴塔哥尼亞 百內國家公園(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位於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亞地區,以其壯麗的山脈、湛藍的冰川湖、廣闊的草原和獨特的野生動植物聞名。公園最著名的地標是三座巍峨的花崗岩塔峰(Torres del Paine),以及蜿蜒的W徒步路線和O環線,吸...
對於喜歡看展的人來說,東京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地方,數不清的美術館、博物館,各種大眾、小眾的主題,光是沿著展覽這條脈絡,都足夠在東京安排上一整週。這期播客就來聊聊我和阿曼看過的展覽,希望能給大家一點點參考! 時間軸 02:30" 從上野公園出發,在國立博物館、西洋美術館看日本文明的千年褶皺 19:16" 暴走東京:看展特種兵、開館疑雲和搶票潛規則 21:43" 垂直東京藝術圖鑒:雲端森美術館 VS 地下21_21,從草間彌生到根津庭院的美學碰撞 41:49" 東京美術館購物指南——那些值得入手的藝術好物 54:30" 窺見東京:從藝術到生活,解碼霓虹社會的AB面 旅行筆記 國立博物館 位於日本東京的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坐落於上野公園內。 館內收藏了豐富的日本及亞洲各國的文化遺產,包括珍貴的佛教雕塑、浮世繪、武士盔甲、茶道器具等。 博物館由本館、東洋館、平成館等多個展館組成,涵蓋從史前時代到近現代的各類文物。 西洋美術館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 Tokyo)位於東京上野公園內,是日本最重要的西方藝術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館內收藏了大量西方藝術的珍品,涵蓋了從文藝復興到...
從東京歸來,強烈的矛盾感一直縈繞不去,井井有條到令人拘束的街道、巨型城市之下的社區哲學、細到極致的審美追求、白日地下鐵與夜晚居酒屋的巨大反差……對於日本從不感冒的我,第一次對這個城市產生了巨大的好奇。 有許多被驗證的刻板印象,也有許多被推翻的既定觀念,走在東京的街頭時常有種恍惚感,這是一架無比龐大的社會機器,也是一段保留至今的歷史,會產生許多質疑,也會產生許多認可。 無論如何東京,都是一座值得被反復探討的城市。 時間軸 03:24'' 迷失與探索:東京會平等地懲罰每一個不做攻略的人 14:10'' 青旅里面有溫泉?東京青旅的兩種極端體驗 24:04" 淺草寺吉凶簽與限定禦守:最靈驗的求購指南 32:36" 東京消費指南:眼花繚亂的藥妝店和值得買的好物 40:36" 社會觀察:解碼東京社會的隱形規則 54:02'' 在都市構建生活化場域:東京街區的煙火氣與社區哲學 旅行筆記 神社 日本的神社(じんじゃ,Jinja)是供奉神道教神祇的宗教場所,主要用於祭祀自然神、祖先神或歷史人物等。神社通常設有鳥居(標志入口的紅色大門)、參道、手水舍(用於淨手淨口)、拜殿(參拜之處)和本殿(供奉神祇的核心建築)。 人們前往神社祈求平安、健康、學業、事業等,...
錄制這期播客的時候,丸子正在非洲肯尼亞馬賽人的部落里做志願者。當地的條件很艱辛,光是錄制就困難不斷,為了節約用電,丸子寄住的酋長家一到晚上九點就會斷網,手機信號也不太穩定,流量費用更是高得驚人。錄制過程中,不斷有小孩、蟲子闖入帳篷,明明是“室內播客”,最后竟成了肯尼亞環境音紀錄片。 我們本計劃聊聊部落女性的故事,在對話的最后我們都發現,在肯尼亞,這不僅僅是女性議題,而是最基本的人權問題。無需任何宏大敘事,這個小小村子的日常,就已經足夠震撼你我。他們的真誠與狡黠、勇敢與無知、純粹與原始,無一不是衝擊與警示。 非正常旅行一直以來,希望能夠做得一件事就是真實地呈現世界的不同面向,穿越隔閡、消除偏見。 看見、聽見,已經是支持。 時間軸 00:33'' 為什麼是非洲?是什麼契機從而深入馬賽部落? 06:38'' 走進馬賽人的日常,遊牧與現代化之間的掙紮。 23:34'' 長期的國際援助塑造了怎樣的社會心態?馬賽人如何看待這些外來幫助? 29:07'' 旅行中的“被宰”經歷,反映了怎麼的社會結構與教育背景? 32:54'' 如何將扶貧項目變成可持續商業?-- 在肯尼亞探討商業化的可能性 55:55" 從女性議題到人權議題,怎麼樣創造實質的改變? 旅...
和麥子的這次聊天,是我一直很想在播客里分享的一個話題 -- 海洋保護。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加拿大聽到了一個關於海洋微纖維(Microfiber)的講座,里面提到了幾乎100%的海洋哺乳動物體內都能找到微纖維,對於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影響。而這些汙染主要來自於工業廢水、日常汙水排放和廢棄紡織品。看著那些觸目驚心的魚類解剖圖,不斷在胃里發現的塑料纖維沉積,我們有多少時刻能夠意識到,最日常不過的購物、洗衣服能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 麥子在這期播客中提到的意大利海洋保護項目FiuMare -- 是一個致力於海洋垃圾清理和海洋環保教育的NGO項目,從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到這些事情能夠真正帶來改變,這條路非常漫長,甚至無法保證結果,這也是許多同類型環保項目的困境。 那為什麼還要堅持去做這些看起來“收效甚微”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試圖影響和教育更多的人?希望這期播客能夠給你帶來一點點思考。 時間軸 00:53'' 海洋保護項目NGO到底在做什麼? 14:34'' 國際義工難忘經歷:從水域清理行為到生活中的長期主義 24:09" 聊聊NGO的困境與局限,為什麼我們依舊要堅持做這些小事? 28:20'' 突尼斯行記:歐洲后花園的在地文化與真實生活狀態 42:57'' ...
好久没聊義工旅行,這期播客很開心跟麥子聊了聊她在摩洛哥的義工旅行。 麥子詳細地分享了海外義工申請的流程、在摩洛哥語言學校教英文的工作,以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教育理念,以在地的視角帶我們走近了“旅遊之外”的摩洛哥,頭巾之下的生活什麼樣? 時間軸 01:27'' 為什麼選擇摩洛哥義工旅行?義工平臺對比及申請流程大公開 07:14'' 如何跟host溝通?如果找到好的義工項目? 10:44'' 在摩洛哥教英文是什麼體驗?義工學校的真實生活 24:36'' 參加摩洛哥舞會,頭巾之下的生活什麼樣? 34:18'' 摩洛哥學生的亞洲求學記和申請流程 42:13'' 沙漠里的觀星民族,馬拉喀什與橄欖樹瀑布 旅行筆記 摩洛哥 摩洛哥位於北非,瀕臨大西洋和地中海。它的景觀多樣,從迷人的撒哈拉沙漠到雄偉的阿特拉斯山脈,再到古老的麥地那和現代化的城市。摩洛哥以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傳統市場、香料、手工藝品以及獨特的美食聞名,尤其是塔吉鍋和薄荷茶。 Workaway 和 World Backpacker Workaway和World Backpacker都是義工旅行平臺,旨在通過交換勞動與住宿的方式幫助旅行者探索世界。通過Workaway,志願者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參與農業、教育、環境保護等多種項目,深入了解當地文化,並以低成...
以色列故事下期,從耶路撒冷到巴勒斯坦,在這片充滿紛爭與衝突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排斥,也相互交織。我們難以站在任何一方去進行是非判斷,只能夠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試著去理解與思考,這些矛盾與衝突。比起宏大敘事與如何解讀,這片土地上真實的人和事,或許能夠提供更加具象的視角。 時間軸 00:13'' 永遠的耶路撒冷:橄欖山、石榴披薩與猶太王國遺址 05:30'' 在巴勒斯坦住Airbnb是什麼體驗? 10:06'' 記憶與見證:耶穌苦路、 猶太人屠殺紀念館與死海古卷博物館 15:31'' 巴勒斯坦的另一面:以色列與阿拉伯人之間的衝突與共生 25:33'' 反思與衝突:難民政策與宗教傳統,母系繼承、成人禮與穆斯林葬禮 旅行筆記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是位於中東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地處地中海東岸。它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長期以來是多個民族和宗教的交彙點。巴勒斯坦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耶路撒冷是其中的核心城市。由於復雜的歷史和政治爭端,巴勒斯坦至今面臨許多挑戰。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中東地區一座歷史悠久且意義深遠的城市,被視為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這里有著許多著名的宗教遺...
這期播客錄制時間是24年下旬,當時正值巴以衝突激烈時期,因此想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看衝突雙方。拋開當下的矛盾,當我們把視線移到千百年前,這是一片怎樣的土地?這些歷史又是如何形成的? 希望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時期,去看看這片紛爭不斷的應許之地到底有怎麼樣的魅力與榮耀。 時間軸 00:22'' 瞬息萬變的世界:從歷史看以色列在中東的位置 09:04'' 從海法到耶路撒冷,走進現代與古老並存的以色列 20:39'' 耶路撒冷:矛盾與衝突里的微妙平衡 29:45'' 想象共同體:宗教與信仰帶來的是什麼? 旅行筆記 以色列 以色列位於中東,瀕臨地中海東岸,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耶路撒冷的哭牆、圓頂清真寺和特拉維夫的現代活力形成鮮明對比。 這個小國雖面積不大,卻被稱為“初創公司之國”,在高科技、農業和醫療領域世界領先。地理上有死海、內蓋夫沙漠和加利利海等獨特自然景觀。 迦南地 迦南地是《聖經》中“流奶與蜜之地”,位於地中海東岸,包括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它是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后裔的“應許之地”,見證了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約書亞征服的故事。這里孕育了古代文明和宗教文化,山谷肥沃、地勢多樣...